提綱挈領 「提綱挈領」是由「提綱」和「挈領」二語所組成。「提綱」的典故源於《韓非子.外儲說右下》,主要內容是說,搖動樹木,若一片片掀動樹葉,費力而勞累,也不能使樹葉全部搖動;若左右拍打樹幹,樹葉就全部被搖動了。在深潭的岸邊搖動樹木,鳥兒驚嚇而飛向空中,魚兒懼怕而游入水底。
善於張網的人,只須牽動系網的大繩,魚網就能張好。若要逐一地牽引網目,才能使網張開,那是勞苦而艱難的工作。只要能提起系網的大繩,網孔就能張開,魚自然就入網了。所以官吏對於人民,就像樹葉的本,魚網的綱,因此聖主只治理官吏而不直接治理人民。
「挈領」則出自於《荀子.勸學》,其內容提到,想要追溯先王的本源,探求仁義的根本,那麼遵循禮法正是入道的捷徑。這就像提起皮衣的領子,然後彎曲五指去抖動它一樣,整件皮衣的毛就全都理順了。
「提綱」和「挈領」的原意是指張網要抓大繩,拿衣要提衣領,後來就被合用為「提綱挈領」這句成語,比喻要掌握事理的關鍵大綱。